郭冬生,本名郭辉,1949年出生,与新中国同岁的他,用一生的经历串联起乡村治理、城市建设与文化传承,在不同角色的转换中,始终以实干与热忱书写着对故土的深情。
1958年,全国农村开展人民公社运动,郭冬生的家在珠珊公社郭家大队西岸村,就在这一年,他进入周家小学成为一名一年级小学生。1959 - 1961年“三年经济困难”时期,全国性的粮食和副食品短缺,“那个时候的米饭很珍贵,大部分时候都吃红薯。我的母亲当时在食堂做炊事员,那年我出天花,母亲悄悄塞了一个饭团给我,那是世界上最好吃的东西。”郭冬生回忆道。
因成绩优异,郭冬生考上新余中学。学校位于现在的魁星阁附近,当时一学期8元的学费,对家庭来说是不小的负担。寒假里,他跟着父亲到良山砍竹子,山里飘着雪子,饭菜又硬又冷。父子俩从早到晚砍了一车200斤的竹子,手推车推到20多里外的袁河浮桥头售卖,6分钱一斤,卖得12元才凑齐学费。深知求学不易,郭冬生学习格外发奋,成绩始终名列前茅。寄宿时想家,他就隔着袁河向南望,看到那棵最大的枫树,就知道那里是家乡。
展开剩余81%高中后,受上山下乡运动影响,郭冬生回到家乡投身农村社会实践。当时良山江钢建设缺人手,因表现出色,生产大队队长派他带领30多个精干人员支援江钢。“男劳动力一天最多挣10分工分,我经常拿最高分。”郭冬生回忆,有一年大年三十准备回家时,突然接到卸两列60吨水泥车皮的任务,他和队员们奋战一整晚完成任务。大队长得知他们回不了家,还带着慰问品前来。
1970年,郭冬生迎来人生重要时刻,组建了自己的小家,也在这一年加入中国共产党。“那时全乡几十人入党,统一在珠珊公社礼堂宣誓。”“为人民服务”的誓言道正网 ,他铭记至今。入党后,郭冬生先在谭口大队从事会计工作,当时新余主要种植水稻和棉花,收成不好时需向其他大队借粮。1978年底,大队规模调整,因表现优秀,他被分配到珠珊大队担任大队长,后因与副队长观念不合辞职。
1983年,新余复市,郭冬生进入市建筑服务公司,任工程队副队长,参与了新余市新华书店大楼、魁星阁、孔庙维修改造、江口会仙台、七仙女雕塑、龙王庙等重要工程项目建设。1986年,他获评市直机关优秀党员。1996年,企业改制,郭冬生成为自由职业者,开始承包项目单干,随着改革开放推进,收入也不断增加。
回归乡村后,郭冬生主动肩负多项公共事务。2008年,他义务承担本村新祠堂的设计与施工;2021 - 2023年,负责120套村民集资楼的施工管理;2024年,投身族谱纂修,严谨梳理家族脉络。自幼热爱文学的他,2018年在村党支部支持下,于新祠堂举办诗文展,用文字记录乡土记忆,还在网络平台以“豁达山雀”之名,与网友分享生活温暖。
2019年,新中国成立70周年,郭冬生接受区电视台记者渝小妹专访,节目《看郭大爷眼中的70年》播出后,他以亲历者视角讲述时代变迁,引发广泛共鸣。郭冬生感慨:“新中国成立70年来,农村变化翻天覆地,如今家家住新房、装空调、有冰箱,不少家庭还买了小汽车。养老有颐养之家,孩子上学有九年义务教育,农村医保普及,环境也越来越美。国家富强,人民生活才会越来越好。”他还提到,2005年农业税取消,是一系列惠农政策的开端,此后“三农”政策不断推进,乡村振兴战略更是让农村焕发生机。
现在,郭冬生加入渝水区夕阳红乐队,2019年10月2日在抱石公园为新中国成立70周年文艺汇演登台表演。70年岁月,有艰辛有欢笑,郭冬生的人生见证了祖国从站起来、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。未来,他将继续以饱满的热情,扎根乡土,用行动诠释责任,用文字留存记忆,为家乡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。
获奖作品赏析:道正网
郭冬生先生的诗词作品《神游蒙山》以饱满的情感和独特的视角描绘了蒙山的壮丽景象与悠久历史,展现了诗人对自然山水的热爱以及对文化遗产的深刻思考。整首诗气势恢宏,意境深远,既有对蒙山美景的细腻刻画,又充满了对历史人文的敬仰之情。
从结构上来看,这首诗采用了古风的形式,通篇气韵连贯,语言自然流畅,音韵和谐。首句开篇点题,用“诗仙太白道海岛,海客谈瀛洲”引入,将李白的仙气和蒙山的景色相结合,勾勒出一种神秘而充满诗意的氛围。紧接着用“烟涛徽茫信难求,学友安戈话蒙山”,通过烟雾缭绕的意象,将人们带入蒙山的神秘之境,同时又借助历史人物的故事,将蒙山的文化底蕴展现出来。
在语言表达上,郭冬生先生善于运用生动的描写和形象的比喻,使得蒙山的美景和丰富的文化内涵栩栩如生。例如“海岛风光曾领略,脚下蒙山云雾中”,将蒙山的壮丽景象描绘得极为生动。同时,诗中多次运用对比与排比的修辞手法,如“东南天烛天云标,壁立千仞冲九霄”,表现出蒙山的高大与险峻,以及其独特的自然景观。此外,“神游虽是梦一场,醒来但觉梦悠长”结尾处的感叹,表达了诗人游历蒙山后的依依不舍和对大自然无限的眷恋之情。
诗中不仅有对蒙山风光的礼赞,还融入了许多历史故事和文化典故,使得整首诗不仅仅是一首游记诗,更是一篇赞颂蒙山的文化赞歌。这些历史人物和文化背景的引入,增强了诗的厚重感和感染力。
这首《神游蒙山》获得一等奖,实至名归。郭冬生先生通过对蒙山自然景观与历史文化的深情描写,成功地表达了自己对这片土地的热爱和敬仰。若在今后的创作中,能更加精炼语言,去除一些较为繁复的句式,使得诗句更具简练之美和含蓄之意,将进一步提升作品的文学价值和艺术表现力。
总体来说,《神游蒙山》是一首极具情感和文化厚度的佳作,充满了对蒙山的敬仰与热爱之情,给人以深刻的印象和丰富的想象空间,值得赞扬和欣赏。
其他作品欣赏:
发布于:福建省淘配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